人物影像快訊松陽
媒體松陽
熱點視頻 |
 
 
鮑景福傾力為民情滿山鄉(xiāng)
松陽新聞網(wǎng)訊 20多年前,,他背井離鄉(xiāng),外出創(chuàng)業(yè),;如今,,家境殷實的他卻回到窮鄉(xiāng)僻壤當起了村支書。許多人不解:“家里不差錢,,子女都考上了公務員,,本該享清福的他為啥還要回到窮山溝里沒白天沒黑夜地干,究竟圖個啥,?”他說:“我是農(nóng)民的兒子,,吃這里的糧、喝這里的水長大,,現(xiàn)在大家選我當書記,,絕不能辜負了他們對我的信任!” ![]() 這句話,,在鮑景福當選四都鄉(xiāng)莊河村黨支部書記時,,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。在鄉(xiāng)干部和老百姓的眼里,,鮑景福做任何事情總是沖在最前頭,。 莊河村原是我縣經(jīng)濟較為薄弱的小山村,,長期以來,當?shù)卮迕褚苑N植水稻,、毛竹等為生,,收入不高,村集體經(jīng)濟也幾乎為“零”,。而全村367人中,,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外出打工,留守村里的多為老人,、婦女和孩子,。如何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成了鮑景福面臨的一大難題。 為了帶領(lǐng)村民致富,,鮑景福不厭其煩地奔走有關(guān)部門,,爭取項目、籌措資金,。自2008年上任以來,,鮑景福發(fā)動村民種植了30余畝高山生態(tài)白茶,一下子就為村民們帶來了一年近15萬元的經(jīng)濟收入,。 后來,,在鮑景福帶領(lǐng)下,村里又陸續(xù)種下了11畝吊瓜,、50余畝香榧,、70余畝四季豆……村民的致富之路越走越寬。 從2008年上任至今,,村民們都說莊河村的變化太大了,。 之前坑坑洼洼的道路變平整了,還裝上了路燈,;之前只能“宅”在家里的老人們有了自己的老年活動室……這些年,,鮑景福總是堅持把做好民生實事放在首位,,用心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,。 在莊河村,,村民都把鮑景福當“家人”,,沿途見到他,村民都會熱情地招呼,。而鮑景福也把村民們當作“親人”,,無論刮風下雨或是炎炎夏日,家住縣城的鮑景福幾乎天天都會趕到村里,。他說:“怕村民有事找我,,不看看他們,,心里不踏實。” 這些年,,鮑景福只要一有空,,就會往村里跑,或幫經(jīng)濟困難的村民申請低保,,或組織村民清潔村莊和河道,,或為村民的種植技術(shù)難題四處奔走……村民各種雞毛蒜皮的“小事”,他都要操心,。
![]() 誰家沒米了,,誰家沒油了,誰家冬天沒有柴燒了,,村里的困難群眾他都記在心里,,時刻惦記著他們,幫助他們,。 村里的老人鮑木生腿腳不便,,兒子又在外打工。平日里,,老人不僅承受著病痛的折磨,,更要忍受寂寞之苦。鮑景福不但幫其辦理了低保,,還經(jīng)常陪老人聊天,,幫他做些家務。 鮑景福用心“管”村,,也換得了村民愛戴,。誰家蔬菜水果熟了,都會塞點給他,;誰家鬧分家,,也叫他主持公道。“有事找書記”也成了村里的“流行語”,。 因為常年行走于山間,,鮑景福被曬得黝黑。他說,,聞聞泥土的芬芳,,看看田野的景色,腳步會更踏實,,觀念會更親民,。“更重要的是,同樣行走在山間的村民,,會覺得我是誠心而來,,一些掏心窩的話也就敢講敢說了,。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:陳碧鑫 編輯:吳勝 闕獻榮 朱少珍 葉竹芳 時間:2013-08-05 12:01
相關(guān)新聞 |
網(wǎng)站簡介 | 版權(quán)聲明 | 廣告刊登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顧問 中共松陽縣委宣傳部主管 中國松陽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保留所有權(quán)利 浙江在線加盟單位 批準文號:浙新辦[2010]22號 浙ICP備10209249號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