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站·浙江在線 浙江網聞聯播 《浙江日報》 《麗水日報》 《處州晚報》 ;新聞熱線:0578-8061733 8062468 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 |
![]() |
|
農家“大石”處處景如畫 來源: 松陽新聞網 作者: 朱少珍 胡松鈴 編輯: 葉竹芳 2015-11-03 松陽新聞網訊 黃色的小雛菊,、粉嫩的花葉絡石、紫紅的蟹爪蘭,,還有從墻頭垂下的黃金花葉蔓,一踏入新興鎮(zhèn)大石村,,記者便被這“鳳蝶吻花,、香濃溢窗”的景象所吸引。 ![]() 該村黨支部書記王軍民告訴記者,,之前,,大石村也如普通農村一樣,村民衛(wèi)生意識不強,,路邊垃圾成堆,,河底淤泥滿積。自從開展“六邊三化三美”,、“五水共治”等專項整治行動,,尤其今年積極推進“花樣村莊”建設之后,,大石村才真正踏入“美麗”行列, 早前,,村民習慣在自家圍墻外種蔬菜,,使用的是畜禽糞便,嚴重影響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,。為改善村莊面貌,,村兩委干部帶頭種養(yǎng)花草�,?吹綕M園姹紫嫣紅,,村民們漸漸有樣學樣,從一開始弄弄菊花擺擺月季,,到后來種美人蕉養(yǎng)玻璃海棠,,格調越來越高雅。簡樸的院子里種滿花草,,門一啟,,香華扶窗,“這花一種,,心情越來越好,,垃圾也難見落地了。”大家改變了不良習慣,,農家院落充滿詩情畫意,。 ![]() “江南渠道邊原來有一戶村民衛(wèi)生習慣很不好,老是往溝渠里倒垃圾,,包括剩菜剩飯,。”王軍民說,那時,,他還是村支委委員,,分管衛(wèi)生。一開始,,大家都去勸導那一家人,,效果甚微。于是,,王軍民每次路過都下渠去,,只掏垃圾不說話。掏了一個多月,,那家人終于感覺到不好意思,。后來,村兩委干部聯合在路邊用籬笆圍了個小竹園,,微風吹過竹枝搖曳,,煞是好看,,就再沒人往路兩側亂丟垃圾了。現在分管衛(wèi)生的村委委員吳興法也很有責任心,,每月都組織人員進行衛(wèi)生大清掃,,哪里臟哪里就有他的身影,大家再不用鬧心村莊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了,。 大石村民主要從事茶葉種植,、加工及水產養(yǎng)殖。甲魚池建在村中,,早前是粗放式養(yǎng)殖,,黃泥墻、爛淤泥,,與旁邊漂亮的小洋房極不協調,。為了整體美觀,村兩委動員搬遷甲魚池到路的另一側,,并將原來的甲魚池進行改造,拆掉破敗黃泥墻,,投進紅色小鯉魚,,在上邊搭亭閣建石橋,將旁邊穿村而過的小溝渠拓寬,,用鵝卵石鋪砌底部,。另外兩家規(guī)模以上的甲魚池圍墻則改造成文化墻,請來專業(yè)畫師,,在上邊畫田園春色繪農耕文化,。再在村口搭一個瓜果長廊,立一個生態(tài)“聽聲園”,,建一個綠色小公園,。廊橋疏影,荷塘觀魚,,古韻流風,,處處似景如畫。 ![]() “我們大石村有遠近聞名的千年懸棺,、有傳聞乾隆爺曾登臨過的萬壽山,,旅游資源豐富。”王軍民說,,201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了15000元,,村集體經濟也非常雄厚,村兩委準備借剛剛驗收通過的市級“花樣村莊”契機,,在懸棺景點建一條游步道,,開發(fā)區(qū)域內景點促進村民持續(xù)家門前增收,。
相關新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