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站·浙江在線 浙江網(wǎng)聞聯(lián)播 《浙江日報》 《麗水日報》 《處州晚報》 ;新聞熱線:0578-8061733 8062468 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 |
![]() |
|
百年老店的年輕掌柜 來源: 松陽新聞網(wǎng) 作者: 夏潔敏 編輯: 葉竹芳 2016-04-12 松陽新聞網(wǎng)訊 泛黃的泥墻,,褪色的木板,,走在這條青石鋪就的老街里,,邂逅了一位普通又可愛的民間“工匠”,。25年的時間,,他對自己從事手藝的熱愛未曾減少,,那份專注從未改變。在歲月的朝朝夕夕間,,他詮釋了一個民間工匠的堅守,、追求、專注的故事,。 ![]() “我從15歲開始跟師傅學(xué)打鐵,,一直干到現(xiàn)在。”吳連法,,1977年出生的他今年剛好40歲,。在這個兩間店面的小店里已有20多個年頭,20多年里,,他自己既是生產(chǎn)商又是銷售商,,是技工,是伙計也是掌柜,。 ![]() 吳連法得知來意,,似乎有點不好意思,“都是平常人的日子,,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故事,。”說著,吳連法從磚砌的小窯里速度取出燒紅的鐵塊,,放在類似像打樁機似的機械上,,機器幾乎是以每秒兩三下的速度使勁敲打著火紅的鐵塊,每敲打一次,,他便用鐵鉗子移動或翻轉(zhuǎn)鐵片一次,,那配合的默契度,似乎這機器已然成了他的另一只手,。“我的工作,,就是你看到的這樣,把鐵塊變成人們生活需要的東西,。”不一會功夫,,只見鐵塊變得很平整,,吳連法的額頭也冒出了小汗珠子,在這三月天里,。 ![]() “這個行業(yè)是不是很辛苦,?”“不,習(xí)慣了就好,,如果休息幾天不打鐵,,還全身不自在呢,。”吳連法呵呵笑到,,“以前沒有機器,就用打鐵錘子打鐵,,那才真是要花大力氣,。”說話的功夫,轉(zhuǎn)眼間較薄的鐵片已經(jīng)變成了工整的手掌大小的菱形狀,,見他再次將這鐵片放進爐窯里煅燒,,約莫一分鐘后,取出,,左右手各持一把鐵鉗子將燒紅的菱形鐵片兩對角朝同一方向使勁扭,,直到它的彎曲度成接近“U”形狀,整個過程完全依靠手臂的力量,。“這是什么,?”不解的問。他笑了笑,,指了指門邊靠著的鋤頭,,仔細一打量,恍然大悟,,原來是鋤頭根部將鋤頭柄與鋤頭棒鏈接固定用的小部件,。目光延伸到鋤頭邊上簡易木桌上陳列的一件件成品、各種型號不一的刀具,、大大小小的鋤頭柄子,,或?qū)捇蛘南�,,這些都是從鐵塊變化而來的話那是要花費多少力氣,,何不換個輕松的工作?吳連法似乎聽到了沒被問出口的話,,“每個行當(dāng)都有他存在的道理,,365行行行都要有人干才行啊,都挑肥揀瘦的話,,社會就不完整了,。”他呵呵笑著絮叨開來,“打鐵是勞力活,看起來不用費腦,,其實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動腦筋,,不用心琢磨做不好,現(xiàn)在人生活好了對這些鐵制生活用品也有了新的要求,,我得空時就得琢磨琢磨如何改進產(chǎn)品,,不能落在時代的后面……”吳連法邊說著邊用手摸著剛出的鐵片小部件的邊緣,或許是在檢驗這貨是否“合格”,,那眼神里似乎有光,。 ![]() 回頭再看一眼店門口那一排排的成列的鐵器成品,陽光下,,熠熠發(fā)光,。 ![]() 據(jù)老街里的老人回憶,這家兩間店面的小店從上世紀(jì)二十年代起就是打鐵店,,到現(xiàn)在即將是百年老店了,,中間換了三任掌柜,吳連法是第四任,。
相關(guān)新聞 |
網(wǎng)站簡介 | 版權(quán)聲明 | 廣告刊登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顧問 中共松陽縣委宣傳部主管 中國松陽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保留所有權(quán)利 浙江在線加盟單位 批準(zhǔn)文號:浙新辦[2010]22號 浙ICP備10209249號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