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站·浙江在線 浙江網(wǎng)聞聯(lián)播 《浙江日報》 《麗水日報》 《處州晚報》 ;新聞熱線:0578-8061733 8062468 投稿郵箱:[email protected] |
![]() |
|
看茶識茶,,感受茶文化 來源: 作者: 編輯: 葉竹芳 2017-07-21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,,茶葉品質(zhì)是多種成分的綜合表現(xiàn),,要能識別茶葉優(yōu)劣,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,,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(biāo)準(zhǔn),,價格與行情,以及茶葉的審評,、檢驗(yàn)方法等,。茶葉感官審評作為一種傳統(tǒng)的茶葉品質(zhì)鑒別方法是指經(jīng)過訓(xùn)練的專業(yè)人員依靠人的視覺、嗅覺,、味覺,、觸覺來判斷茶葉品質(zhì)好壞的一種方法。茶葉的好壞,,主要從色,、香、味,、形四個方面鑒別,,最易判別茶葉質(zhì)量的,是沖泡之后的口感滋味,、香氣以及葉片,、茶湯色澤。所以如果允許,,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,,這是內(nèi)質(zhì)審評茶葉質(zhì)量的一個重要方面。干看外形,,開湯審評看內(nèi)質(zhì),。下面初略的介紹一下品質(zhì)鑒別的方法。 干茶外形 審評外形包括“干看外形,,濕看葉底”(沖泡后的濕葉),。抓一小撮茶葉散開,使茶條暴露在眼前,,從形狀,、大小、色澤,,評審干茶葉的品質(zhì),。品質(zhì)優(yōu)良的茶葉,,形狀、大小,、色澤均一致,。形狀一致(圓狀均為圓狀,扁狀均為扁狀,,條狀均為條狀),,表明制茶技術(shù)高,采摘規(guī)格嚴(yán),。大小一致(圓狀的粒粒大小相同,,扁狀的條條厚薄相等,條狀的長短勻稱),,表明鮮葉的采摘標(biāo)準(zhǔn)一致,,制工精良,色澤一致(茶葉色澤需在茶樹品種,、采摘的茶園,、葉色等三要素一致的前提下,再加精良的制工,,才能一致),,達(dá)到“三相同,加制工好”,。干茶葉的色度依茶類不同有很大的差異,。以綠茶為例:色度以黃綠最好(表明葉綠素能全部溶于茶湯),次為淺綠,,深綠最差,。細(xì)嫩綠茶色澤油潤、有神采,;嫩度稍差的,,色澤青綠帶暗;較老的,,色澤綠中帶枯暗,。干茶的外形,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,,即嫩度,、條索、色澤,、整碎和凈度,。嫩度:嫩度是決定品質(zhì)的基本因素,在外形審評中,,察看茶葉的嫩度也是關(guān)鍵,。嫩度好的,,條索緊結(jié)、色澤調(diào)勻,、凈度也好,;嫩度差的,條索粗松,、色澤花雜、凈度也差,。一般嫩度好的茶葉,,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(如龍井“光、扁,、平,、直”)。此外,,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鑒別,。鋒苗好,白毫顯露,,表示嫩度好,,做工也好。如果嫩度差,,做工再好,,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。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,,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,,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。再者,,茸毛容易假冒,,人工做上去的很多。芽葉嫩度以多茸毛作判斷依據(jù),,只適合于毛峰,、毛尖、銀針等“茸毛類”茶,。條索: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個不確定的外形規(guī)格,,如炒青條形、珠茶圓形,、龍井扁形,、紅碎茶顆粒形等等。一般長條形茶,,看松緊,、彎直,、壯瘦、圓扁,、輕重,;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、勻正,、輕重,、空實(shí);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(guī)格,。一般來說,,條索緊、身骨重,、圓(扁形茶除外)而挺直,,說明原料嫩,做工好,,品質(zhì)優(yōu),;如果外形松、扁(扁形茶除外),、碎,,并有煙、焦味,,說明原料老,,做工差,品質(zhì)劣,。色澤: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,、加工技術(shù)有密切關(guān)系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,,如紅茶烏黑油潤,、綠茶翠綠、烏龍茶青褐色,、黑茶黑油色等,。但是無論何種茶類,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,,光澤明亮,,油潤鮮活,如果色澤不一,,深淺不同,,暗而無光,說明原料老嫩不一,,做工差,,品質(zhì)劣,。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(chǎn)地以及季節(jié)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如高山綠茶,,色澤綠而略帶黃,,鮮活明亮;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,。制茶過程中,,由于技術(shù)不當(dāng),也往往使色澤劣變,。整碎: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,,以勻整為好,斷碎為次,。比較標(biāo)準(zhǔn)的茶葉審評,是將茶葉放在盤中(一般為木質(zhì)),,使茶葉在旋轉(zhuǎn)力的作用下,,依形狀大小、輕重,、粗細(xì),、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。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,,緊細(xì)重實(shí)的集中于中層,,斷碎細(xì)小的沉積在最下層。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,;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,,滋味較淡,水色較淺,;下層碎茶多,,沖泡后滋味往往過濃,湯色較深,。凈度: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,、茶梗、茶末,、茶籽和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,、木片、石灰,、泥沙等夾雜物,。凈度好的茶,不含任何夾雜物,。 茶葉湯色茶葉的湯色好壞主要從茶湯的亮度和色澤兩方面來判斷,。茶湯的色澤以鮮,、清、明,、凈為上品,。凡茶湯色澤濁暗、淺薄者,,則為品質(zhì)差的茶葉,。湯色的深度、混濁與味道有關(guān),。一般色深味則濃,,色淺味則淡。鮮葉品質(zhì)的好壞,、制法的精粗和貯藏是否妥當(dāng),,顯著影響茶湯湯色的深淺、清濁,、鮮陳,、明暗。茶湯沖泡后,,以在短時間內(nèi)湯色不變?yōu)樯掀�,。以綠茶為例,湯色以碧綠為最佳,,次為深綠,、淺綠,黃綠最差,。湯色清澈,,說明無沉淀,無浮游物,,湯色明亮,,茶湯即有光澤。碧綠湯色大多是既清澈又明亮,;深綠湯色清澈較多,,明亮較少;淺綠湯色大多是清澈而不明亮,;黃綠湯色則大多不清澈,、不明亮。茶葉香氣茶葉的香氣主要從香氣的類型,、純異,、持久性方面來判別。干嗅茶香:干嗅是兩手捧茶葉,將鼻子靠近茶葉吸入茶葉發(fā)出的香氣,。高香茶,、新茶、足干茶,,干嗅香氣必高,,而劣質(zhì)茶、陳茶或水分含量多的茶,,干嗅香氣必低,。濕嗅茶香:濕嗅是茶葉經(jīng)沸水沖泡五分鐘后,用漏瓢撈取泡開的茶葉,,迅速反復(fù)用鼻嗅,。也可將茶葉先沖泡在有蓋茶杯內(nèi),經(jīng)五分鐘閉蓋后再倒掉茶湯,,左手拿杯送至鼻口,,右手開杯蓋,半掩半開,,反復(fù)嗅剩下泡葉的香氣,,細(xì)心辨別到香氣為止。嗅泡葉香氣時,,聞有花香、嫩香,、栗香者為佳,,聞有悶、霉,、煙,、焦、油氣等異氣者為品質(zhì)差,。飲茶不但用味覺享受茶味,,以視覺享受茶湯色澤,也可用嗅覺享受茶湯香氣,。各種茶有各不相同的茶香,。香型好、無異味,、持久性好的茶葉香氣為好,。因茶葉本身含芳香物質(zhì),而茶中的蛋白質(zhì),、氨基酸及茶多酚等化學(xué)成分,,亦能形成各不相同的茶香,故茶葉亦稱之“香茗”。如“祁門紅茶”即具獨(dú)特而馥郁的玫瑰花香,,香氣純爽,;龍井、壽眉與香片,,香氣清鮮,,透澈心肺,歷久不衰,;而茉莉花茶,,則特別幽香醒神。 茶葉滋味茶湯味有甜,、苦,、澀、酸,、鮮等,。茶葉滋味從各種味道、純異濃淡等方面來判別,。舌頭各部位的味覺是:舌尖對甜味敏感,,舌根對苦味敏感,舌中部對鮮澀味敏感,。好的綠茶,,初入口時有微苦感,過喉則爽快流通,,無任何不良味覺,,過喉后口中還有余香。茶湯正常的味道以不苦澀為好,,香氣高的茶葉,,茶味也好。好的茶湯,,其味先微苦而后甜,,次為苦后不甜,先苦后也苦則最差,。品茶湯味時,,茶湯入口不咽下喉,循回吞吐,,用舌尖打轉(zhuǎn)二三次即吐出,,不宜過久。茶葉制作時的火工與茶湯味也有關(guān)系,,茶湯有焦味,,則火工過老;香氣低、味淡,,則火工不足,;火候適度的茶葉,味也佳,。茶葉品級以滋味鮮爽而有微甜味為上,,次鮮爽、鮮醇,、醇和,、濃澀,有異味最差,。茶葉葉底茶葉葉底是通過對葉底嫩度,、色澤、整碎,、大小,、凈度幾方面來判別好差。濕看葉底色澤:葉底色澤與湯色關(guān)系較大,。葉底色澤鮮亮,,湯色清澈;色澤枯暗,,湯色混濁,。綠茶葉底色度一般以淡綠微黃色最好,次為淡黃綠色,,深綠,、青綠較差。另外評葉底老嫩時,,還可用手指撳壓葉底。一般以柔軟無彈性的葉底表示細(xì)嫩,,硬而有彈性的表示粗老,。以綠茶來講,葉底以幼嫩多芽,、葉肉厚軟勻整,、色澤明亮的為好,而葉質(zhì)硬薄,,色澤灰暗,,帶紅梗紅葉的為差。
相關(guān)新聞 |
網(wǎng)站簡介 | 版權(quán)聲明 | 廣告刊登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法律顧問 中共松陽縣委宣傳部主管 中國松陽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 保留所有權(quán)利 浙江在線加盟單位 批準(zhǔn)文號:浙新辦[2010]22號 浙ICP備10209249號 |
![]() |